为优化校园空间的使用,新加坡国立大学计划拆除校内的邵仁枚艺术中心工作室,这座承载近40年回忆的艺术建筑即将走入历史,在籍学生和校友深感惋惜,也担心校内艺术空间未来不够用。 邵仁枚艺术中心工作室(Runme Shaw CFA Studios)占地1766平方米,于1985年建成。这座三层楼建筑设有多个空间供学生戏剧社、舞蹈团等艺术团体排练。 国大学生事务处副处长陈子乐副教授答复《联合早报》询问时说,拆除邵仁枚艺术中心工作室是国大的长期校园重建计划一部分,目的是要优化空间的使用,更好地满足学生艺术团体持续演变的需求。 “我们旨在整合不同设施的需求,促进空间混合使用,以更有效协同国大社群,尤其是战略合作,以及促进艺术和文化创作。” 他说,自2013年起,国大艺术中心旗下的学生艺术团体已陆续转到大学城(UTown)的艺术空间排练;今年8月开始,所有学生艺术团体的排练会在大学城和国大文化中心进行。 Yusof Ishak House明年1月将完成翻新投入运作,到时可提供学生更多排练空间;国大也在敲定重新规划大学城内艺术中心的计划,预计明年会展开翻新工作。 至于取代邵仁枚艺术中心工作室的新建筑用途,以及拆除与建设工作等细节还在敲定中,校方之后会公布更多详情。 根据本地音乐拓荒人阿比什甘那丹(Paul Abisheganaden)的书籍《多年来的笔记》(Notes Across The Years),在新加坡大学和南洋大学合并成新加坡国立大学,新校园设在肯特岗后,莱佛士宿舍毗邻的地段就被规划用于建设邵仁枚艺术中心工作室。 阿比什甘那丹曾是国大音乐活动中心(国大艺术中心前身)的总监。他在书中提及,邵氏基金是建造邵仁枚艺术中心工作室的主要资金来源,马纳塞·麦雅信托基金(Manasseh Meyer Trust Fund)则资助在工作室内建设礼堂。 学生校友回校与工作室道别 为纪念邵仁枚艺术中心工作室的贡献,国大艺术中心邀请在籍学生与校友在8月2日晚上回校相聚,通过装置与表演一同缅怀过去。 学生艺术团体“n:ow arts”当晚呈献表演《亲爱的艺术中心》(dear cfa),这部引录剧场(verbatim theatre)的创作素材来自20多名受访者对邵仁枚艺术中心工作室的回忆。受访者包括学生领袖、校友,以及国大艺术中心职员,剧本根据他们的语言逐字编写。这个艺术团体也在社媒发起数码记录存档项目。 学生艺术团体“n:ow arts”通过引录剧场《亲爱的艺术中心》(dear cfa),反映在籍学生、校友和艺术中心职员对邵仁枚艺术中心工作室即将关闭的想法。(n:ow arts提供) 团体成员张森皓(22岁,哲学和戏剧学双主修学生)说,校方去年11月通过邮件通知学生领袖,须清理邵仁枚艺术中心工作室,学生领袖隔月出席简报会才得知工作室可能最迟在今年底拆除。 “校方打算拆除邵仁枚艺术中心工作室的考量与决定欠缺透明,让学生感到困惑。我们希望通过采访取得真实感受,借助戏剧鼓励对话。” 学生艺术团体“n:ow arts”的成员包括林凯羚(后排左一顺时针)、顾芷嫣、张森皓和黄杰威。(n:ow arts提供) 黄杰威(20岁,戏剧学系学生)说,学生团体通过采访透露担心邵仁枚艺术中心工作室拆除后,校园的排练空间竞争更紧张,尤其临近演出要增加排练时可能无法预订空间。 辗转到新加坡管理大学排练 有学生团体因国大的排练空间不足,辗转到新加坡管理大学排练。张森皓说:“艺术被视为非必要的风气仍旧存在,一些人认为反正艺术创作者充满想象力,施加任何限制也有办法发挥创意突破。这不完全公平。” 黄杰威说:“50来岁的校友受访时忆述,曾在校园参加过夜营等活动,这是我们这一代不曾拥有的体验,但一代代艺术学生把工作室视为第二个家,对建筑的依恋相同。也有受访者提到,国大拆除的决定似乎反映本地持续重建与拆除重要遗址的大环境。” n:ow arts重现摄于1989年至1995年之间的场景。(取自n:ow arts的IG) 国大电子音乐工作室前主席杨全恒(23岁,心理学系学生)说,艺术活动搬到大学城后,可使用的空间更少更小,收纳空间也不足,团体的不少器材必须另找归宿。 她说,邵仁枚艺术中心工作室是国大标志性的艺术空间,艺术团队在此庆生、排练解压和结交新朋友,创造许多美好回忆。 她认为,尽管建筑结构已陈旧,但翻新是一种可能,不是非拆除不可。“校方为体育团体设立指定空间,艺术团体也应拥有固定场地。” 国大校友、埃克森美孚校园音乐会制作团体(现为国大艺术制作团体)前主席许智勇(28岁,工程师)说:“拆除决定令人惆怅念旧,但愿新建筑对学生有益,也希望学生艺术团体有更多合作机会,创造多元的校园艺术体验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