迪声情报站 首页 安危新闻 查看内容

靠手工造假肢 陈笃生医院医护员忆往昔

发布者: 水雪妮 查看: 71 评论: 0 2024-7-21 10:38 |原作者: 迪拜网

摘要: 创办于180年前的陈笃生医院,如今已发展为本地最繁忙的公共医院之一,这离不开几代医护人员的持续努力。受访护士和医生说,虽然护理程序随着时间不断进步,但医院的甘榜精神始终没有改变。 现年66岁的护理副主任王美 ...
创办于180年前的陈笃生医院,如今已发展为本地最繁忙的公共医院之一,这离不开几代医护人员的持续努力。受访护士和医生说,虽然护理程序随着时间不断进步,但医院的甘榜精神始终没有改变。 现年66岁的护理副主任王美萍1985年加入陈笃生医院,一晃就是39年。她刚开始当护士的年代,医院还没有电脑、三维或人工智能这些科技,病患所有的治疗记录和表格都要靠手写。


  1981年,陈笃生医院的工作人员为病患制作假肢。(陈笃生医院提供)
 
当时医疗器材也不够完善,许多还依赖人手后期加工。例如,陈笃生医院在1980年代还有专门的技工,为病患手工制作假肢。另外,王美萍说,那时护士得把针头磨尖才能为病患注射,针头用完还要送去消毒,以便循环再利用。
同样在1980年代加入陈笃生医院的放射诊断科高级顾问医生徐瑞源副教授说,医疗系统是与人们的生活有紧密关系的生态环境,并随着新发明和社会价值观的发展而转变。“互联网彻底改变了我们汲取新知识的途径,以及知识所扩散的范围和速度。虽然这大多带来好的影响,但某些方面也被商业化。”

  
 
王美萍也同意,相比之下,从前的医疗环境比较简单直接。不过,尽管工作越来越复杂,所幸医院的工作人员一直保持着热心淳朴的甘榜精神,组成一个“上万人的大家庭”。
徐瑞源副教授说,陈笃生医院因教导和护理模式优秀,且甘榜精神人尽皆知,促使他在从医学院毕业后申请加入。

  
   
    延伸阅读
   
  
   
      
   五白衣天使获颁总统护士奖 本地护理界最高荣誉
  
 


  2003年沙斯疫情期间陈笃生医院所设的检测站。(陈笃生医院提供)
 
回忆起行医生涯中经历的两次疫情,沙斯和冠病,他说自己见证了同事的真诚和热忱,即使身处危险之中仍坚守岗位且胜任工作,并鼓舞团队为同一个目标而努力。“加入陈笃生医院是我做过最好的决定。”
如今新加坡正全力促进人口健康,徐瑞源副教授认为人们应重视“健康寿命”,也就是人们生活得是否健康,而并非只是寿命有多长。他说,健康的生活习惯在晚年非常重要,但要尽早养成,因此须加强人们在这方面的意识。


  2020年冠病疫情期间陈笃生医院所设的检测站。(陈笃生医院提供)
 


路过

雷人

握手

鲜花

鸡蛋
分享到:

小黑屋|迪声情报站 © 2001-2013